博鱼boyu“Its Amazing!”这是首次来华的美国创作型KOL艺术家尼克·阿里耶(Nicole Aliye Kosnett)在上海采风首日挂在嘴边的感叹。
近日,《SHANGHAI IN MY MIND全球征集》项目受邀艺术家正在上海采风,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的曾有上海生活的经历,有的现在居住在上海,也有第一次来上海的。尽管他们中绝大多数对上海并不陌生,但当深入其中,将发现这座城市更多动人之处。
艺术家们在上海城隍庙采风。左至右依次为:中国香港设计师莫诗韵、法国新生代设计师伊内斯·德贝尔(Inès DEBELLE)、中国香港设计师梁家耀、美国艺术家尼克·阿里耶(NicoleAliye Kosnett)、上海艺术家柴吉昌。 樊晔亲图
据悉,《SHANGHAI IN MY MIND全球征集》(简称“SHANGHAI IN MY MIND”)始于2023年,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主办、联合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策划推出,重点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参与国设计师和创意人士,以征集和邀约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征集插画、绘画、平面设计、数码艺术等上海城市主题设计作品,并通过展览、分享等多种形式推动上海与全球城市开展艺术对话、互动合作。
酷暑之中,部分邀约艺术家来到上海、在驻地采风首日游览了新天地、上海中心、城隍庙等城市观光地标,以艺术家的视角体验,他们将感受到城市怎样的独特韵味?
上海新天地是最早的石库门改造项目,其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赋予其商业和休闲文化功能。
在新天地,艺术家们参观了一栋“弄堂公馆”式的四层小洋楼,这栋建筑是始建于1925年,是新天地保留得最完整的一幢建筑,其外表融合了典型的欧洲建筑风格,内部则是按照中国民居的客厅、厢房分隔安排。
走入其中,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百年前。旧时的楼梯回廊、石库门花窗、欧式壁炉、粉彩瓷器等引起了艺术家们的兴趣,他们不仅以相机记录素材,几位女性艺术家更是互相留影。从这一栋建筑开始,尼克就不断发出“Amazing~”的赞叹。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栋建筑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住了30多户人家,以平均一家4人计,这里共居住了近150人。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就是20世纪末,上海“七十二家房客”的历史。而随着这一片区的开发,建筑内部修缮回其原本的格局,重现了近百年前最初的风貌,新旧交替之中,也是上海百年城市史的缩影。
漫步于新天地街区的青砖步道,工作人员对照建筑讲述“石库门”名称的由来,并介绍了开发过程中从档案馆寻得当年由法国建筑师签名的图纸、保留原有的砖和原有的瓦作为建材,强调历史感、整旧如旧。
作为“东道主”,上海艺术家柴吉昌不时分享自己所经历的上海发展,他口中“弄堂”等一些简单的“上海话”单词,也引发其他艺术家“南腔北调”的模仿。
中国香港艺术家组合“Jay&Maggie”(梁家耀、莫诗韵),经常行走在世界各地,对上海并不陌生。此番在新天地,梁家耀关注到地上不同纹样的排水孔、巴洛克风格卷涡状山花的门楣等细节。作为空间设计师,“Jay&Maggie”组合以“刚柔并济”的设计风格在香港及国际设计界享有较高声誉,获得中国设计杰出青年(under40)等奖项。新天地的街区尺度、建筑内外的差异融合,是他们的关注点。
中国香港艺术家组合“Jay&Maggie”(梁家耀、莫诗韵)在新天地壹号门前合影。樊晔亲 图
来自法国的新生代设计师伊内斯·德贝尔(Inès DEBELLE)对新天地一带甚至非常熟悉,她在2020年前随父亲在上海生活了近十年。在上海,她最喜欢的就是在梧桐街区散步。
伊内斯·德贝尔的毕业作品《LOST IN SHANGHAI》。伊内斯 提供
2022年,她获巴黎艺术学院硕士学位,其毕业作品《LOST IN SHANGHAI》就是一份上海生活的记录。“我认为上海是最有趣的城市之一,它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建筑和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混合,旧时法式生活方式,影响了上海很多地方。”多年后,再回上海,伊内斯说,“我做平面设计,我想要表现这座城市,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像这里一样,这么强烈,这么充满活力,这么有趣。我觉得在艺术中视觉表现这种无限的方面非常有意思。”
上海中心位于陆家嘴,高632米,现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其中位于118至119层的“上海之巅观光厅”,名副其实,让人享受身处“上海之巅”的体验。
在到达观光厅之前,巨大屏幕上以1分钟的影像呈现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城市高度的变化,此后,20.5米/秒的高速电梯将艺术家们带到了118层。从高速电梯走出,豁然开朗——整座城市就在脚下,近处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景是城市不同时期的建筑,远处是城市的天际线。加之,盛夏时光带来的高能见度,去往崇明的长江大桥清晰可见,极目远眺是大海的汪洋……面对此般美景,不仅尼克,几乎所有人都啧啧称奇。
伊内斯回忆小时候曾登高过东方明珠,而上海中心提供了一个俯视东方明珠博鱼boyu、金茂大厦等摩天大楼的视角,仿佛身处云端,让她感到神奇。
125层和126层的阻尼器以及对应的“烛龙之眼”多媒体声光,也让人叹为观止。“这是大楼的核心部分,保持了大楼的稳定。我觉得很美妙,它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无人问津的空间,我认为做得非常特别。”尼克说,“我对技术、投影映射和设计都印象深刻。非常精彩,节奏完美。”
尼克是独立创作型KOL艺术家,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艺术圈中崭露头角,她积极阳光的创作主题和鲜明的色彩风格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喜爱。而她本人也像她的作品一样活力满满。
谈及自己的艺术经历,尼克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说,自己并非科班出身,而是自学绘画。她称自己的作品为“多巴胺艺术”,明亮丰富,她希望观者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也能感受到快乐、获得启发。“2019年,我从一份压力很大的工作中辞职,在经历了一些倦怠后,在一小块粉红色的画布上画了一些东西。”尼克说,“在开始画一幅画之前,我通常没有计划。而是完全直观地、把我想要的放到画布上,然后,它(画布)开始向我展示它想要成为的样子。”
在尼克看来,生活总有一些让人疲惫的时刻,但感受艺术能打开思想。而艺术创作也是一场冒险,创作者所要做的是发现和练习,投入时间,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人人都能感受生活。也期待上海给予的不断惊喜,呈现在她的笔端。
在“上海之巅观光厅”上,能看到中心城区一片黛瓦建筑构成了不同的城市色彩,这片建筑就是城隍庙豫园旅游区,明清时期的建筑、园林、商业、美食等多种元素,展现上海传统的韵味博鱼boyu。
在有着240多年历史的童涵春堂,艺术家们被各式香囊吸引。玉兔、荷花、布老虎、熊猫、粽子等各种造型,辅以不同气味,让大家爱不释手,尼克甚至拿起香囊,深吸一口气,感受沁入心扉的舒爽。
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到了汉魏时期,“香囊”的名称正式出现在文献中,有关佩挂香囊的记载也屡见不鲜。例如繁钦的《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就明确指明当时的香囊是系在肘臂之下、藏于袖中佩戴的,通过衣袖再把微微香气从袖筒散发出来。香囊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社会习俗。
以柔性设计著称的莫诗韵对此颇感兴趣,出门时,看到她捧着一大袋香囊,计划作为伴手礼。在老建筑中的一个戏台空间,莫诗韵的拍档梁家耀煞有介事地抚起琴,虽然没有专业学过古筝,但音乐的感知是相通的。梁家耀一路上也经常请路人以一句话概括上海,并以手机拍摄作为创作素材。“Jay&Maggie”视角下的上海同样让人期待。
在城隍庙游览自然还要走过九曲桥、湖心亭等标志性景观,虽然酷热难耐,但艺术家们热情不减,在烈日下的九曲桥依旧在拍照取景,发现上海。在城隍庙,艺术家们还品尝了小笼包、八宝辣酱等上海美食,这又让第一次来的尼克直呼惊喜。
上海采风首日,艺术家们还走访了苏州河畔和万象天地博鱼boyu。感受上海的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未来几日,他们还将去往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徐汇滨江、长白228街坊社区、M50、朱家角等地,澎湃新闻将带来持续报道。